A+ A A-

偽文青 Ngai Man Ching

消費行為

消費行為是怎樣培養? 翻開市場學的書籍,大多會提及古典制約(classical conditioning) 和操作制約(Operant conditioning) ,很多人都熟悉這兩個理論,恕我就不在這裡多提,有興趣可自行搜索或要求我說明。

病態購物狂真是因為商家善用這些理論而鍊成? 從一般的研究都反映並不是。有沒有聽過「好唔開心,等我xx去補償返!? 從一般個案病態購物狂多是壓力促成。在認知治療(Cognitive therapy) 的理論框架下,人會運用補償條款 (compensation rule) 去減壓,從而平衡壓力。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補償條款,就會找到宣洩點。

整件事聽起非常合理,但往往都回復理智才發現出了問題。以下將以購物為例,同事a每次被老闆責備(不管有理或無理),表面上好像沒有問題,非常堅強。實際上,心底裡卻非常不舒服,有理的責備,她樂意接納,但無理的,卻憤憤不平。直到一次,發現自己可以從購物當中找到滿足感,忘記無理責備的不快。

最終,購物變成了補償條款,每每被無理責備的怨怒就從購物過程宣洩。回復理智時才發現買了很多沒有用的東西,從而又墮入令一個負面情緒。

老闆無理的責備成了觸發點(stimulus),購物成了有效的補償條款,一個病態購物狂就成形。

從輔導而言,要處理的不購物行為,而是壓力應對,可參考附圖。

 

TESTING

根據Aaron Beck所講,

思想陷阱會影響人的理解及存在於認知系統,對事物有預先的前設,

而思想陷阱很多時都是認知被扭曲。

 

思想陷阱(Automatic Thoughts)本身與Self-Schema(暫時未找到翻譯) Cognitive Triad (暫時未找到翻譯)互相影響,

一旦陷入負面,就會進入無盡輪迴的模式(pattern)

可延伸變成鬱躁症(Bipolar Disorder) 或 抑鬱症 (Depression)等心理疾病。

 

當然,只要有效改變其中一個問題(component),整個模式(pattern)都會產生變化。

之後文章會再詳細講解Self-Schema(暫時未找到翻譯) Cognitive Triad (暫時未找到翻譯)

 

這篇文章繼談思想陷阱(Automatic Thoughts),這次主要是講猜度人意(Mind Reading):

Mind reading: You believe you know what others are thinking, failing to

consider other, more likely possibilities.

 

Example: “He thinks that I don’t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this project.”

 

這個思想陷阱應該相對易明,就是我沒有去問就自動幫他答了,沒有經過任何驗証。

 

例子: 我諗女神都係會拒絕同我出街。

 

整個過程只在自己腦海完成 (Thinking of thinking),完全沒有做任何實際行動。